发热,这一常见的症状,常常牵动着人们的心,它就像身体发出的一则特殊“警报”,提醒着我们健康可能出现了问题,作为医院的全科医生,我深知发热背后隐藏着多种复杂的情况,需要我们谨慎对待。
发热,就是人体体温超出了正常范围,正常体温一般在 36℃ - 37℃之间(腋窝测量),当体温升高至 37.3℃ - 38℃时为低热,38.1℃ - 39℃为中等度热,39.1℃ - 41℃为高热,41℃以上就是超高热了,不同程度的发热,可能预示着不同的疾病。
引起发热的原因众多,其中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因素,细菌、病毒、支原体、衣原体等病原体入侵人体后,免疫系统会奋起抵抗,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引发发热,比如感冒,往往是由病毒感染引起,患者除了发热,还可能伴有咳嗽、流涕、打喷嚏等症状,而肺炎则可能因细菌感染导致,发热的同时会出现咳痰、呼吸困难等表现。
除了感染,非感染性因素也可导致发热,自身免疫性疾病,像类风湿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,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,就会引起发热,还有一些恶性肿瘤,肿瘤细胞释放的物质也可能使体温调节中枢紊乱,从而出现发热症状,环境因素如中暑,或者药物热等也可能导致发热。
当发现自己或他人发热时,不要惊慌失措,首先要做的是测量体温,准确了解发热的程度,如果是低热,可以先采取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,比如用温水擦拭额头、腋窝、腹股沟等部位,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,要注意休息,多喝水,补充因发热而流失的水分,促进新陈代谢,帮助身体散热。
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超过 38.5℃,就需要及时就医,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,并可能安排一些实验室检查,如血常规、C 反应蛋白、病原体检测等,以明确发热的原因,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治疗。
对于感染性发热,根据病原体的类型,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抗感染药物,而对于非感染性发热,则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,比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会用到糖皮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等。
发热虽然是一种常见症状,但它不容忽视,及时准确地判断发热原因,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,才能让身体尽快恢复健康,摆脱发热带来的不适,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自身健康,对发热这一信号保持警惕,如有异常,及时就医。
发表评论
发热,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示信号之一,它提醒我们关注健康状况的微妙变化。
添加新评论